Bodyguards_And_Assassins.jpg

這是一部政治意識很強的電影,繼《建國大業》又一部注目的政治電影。

 

《十月圍城》說的是一群香港人,拼死為孫中山的革命,爭取時間。可是,這群香港人,連孫中山是誰都不知道,是甚麼讓他們義無反顧地成全革命?

 

這除了當時清末腐敗、民怨達至沸點外,還有支持他們的人性和情,各自曾經走過的人生和信念,交織而成的羈絆。當中有父與子的愛與矛盾、有主從之間的信任和恩情、男與女之間的愛與悔恨、浪子在人性上的回歸等……讓這電影宣揚的不單是政治的反思,更不缺感動人心的情節。

 

環觀整套戲,鏡頭運用、演員的演技等、動作的場面,都十分值得讚賞。尤其是全套戲絕無冷場,一直運用蒙太奇的手法,演譯雙線進行的故事主線。蒙太奇,鏡頭時而轉向一群人被追殺,為孫中山拖延時間,時而轉向孫中山先生與其他省的革命者進行會議,偶而又加插孫中山的說話。一方的犧牲固然凄涼,但另一方孫中山的會議又令人震奮,電影的氣氛調合得很特別。

 

然而,回到電影主題,談的還是政治、是民主。

 

民主是甚麼? 電影開頭,楊教授說:「民主這詞源於希臘文“Demos”,是人民的意思。從字面上看,就是人民統治,就是按照平等,少數服從多數這個原則,共同管理國家事務。林肯曾經說過:『為民所有 為民所治 為民所享』。這個理念就是我心中真正的民主之國,真正人民的國家。」

 

這番說話似乎再強調了新中國初成立的目的,所謂的「共和」,應該是「自由、平等、博愛」。

 

李重光這個角色,令我印像深刻。作為一個青年人,人生還有一大段路要走。他學歷很高,本應有一個不錯的人生,但他選擇了在短暫的人生留下些甚麼,是他對中國民主的渴求。而不是活在富貴中,到生命終結時卻甚麼都帶不走。

 

李重光選擇了作為孫中山的替身,獻上生命,成就了革命。當初抽籤決定,誰作為孫中山替身時,李重光抽中了,但他沒有逃避。他跟陳少白說,既然要實現人人生而平等的民主,為甚麼其他人可以死? 他就不可以死? 陳少白雖然痛苦,也只能接受,因為這就是他最初教導李重光的民主精神。

李重光跟他的僕人說:「阿四,我記得你以前跟我說過,每天晚上只要一閉上眼,夢到的全是阿純。我閉上眼,是中國的明天。」他確信,那一代的犧牲,換來的是下一代的幸褔。

 

或許故事中除了史實,還有不少虛構成份。但當年那種中國人求民主的精神,卻是一點也假不了。

 

電影末,孫中山說:「十年以前,衢雲兄跟我在此討論何謂革命。當時我說,革命,就是為了四萬萬同胞人人有恒業,不啼飢、不號寒。十年過去了,與我志同者相繼犧牲,我從他鄉飄泊重臨,革命兩字,於我而言,不可同日而語。」

他續道:「今天再道何謂革命,我會說,欲求文明之幸褔,不得不經文明之痛苦,這痛苦,就叫做革命。」

 

要成就改變,就永遠不能在安逸中妥協,是痛苦的,這是孫中山先生的感悟。

 

現在,新中國已成,天下太平,但是否成就了孫中山所願? 陳德森導演,為甚麼要以孫中山的革命為題材,在香港這個曾經爭取中國民主的起源地、現在還在進行的地方,拍這樣的一套戲?

 

我相信不是沒有理由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rryrx7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